简体   |   繁体

常見問題(FAQ)

 

1、哪些企業可以發行境外債,有無最低准入門檻?

    理論上,大中型國企、民營企業和上市企業都可以發行境外債券。民營企業的信用質量需詳細評估。百億資産規模以下的民營企業成功發行境外債券的案例很少。非地産類大型龍頭民企受到政策的支持、金融機構青睞,是很好的境外債發行主體。如果已知有銀行願意授信,幷將授信用于開立備用信用證,則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發行機會。地方國企通常有城投信仰加持。遵循國家發改委批文發行的標準化境外債券目前成功發售的幾率很高。地方國企獲取發改委批文需要一定條件。成立滿3年的非隱債主體,若資産規模達到¥100億左右,且過去3年經審計平均利潤達到¥5000萬左右即可以考慮。

2、我是境內券商,擁有發行人資源,但是沒有境外分支機構,如何參與境外債業務?

    境內券商可與境外券商聯合參與中資境外債券的發行。由境內券商擔任“境內協調人”,境外券商擔任“全球協調人”的境外債券發行案例已經很常見。我司歡迎境內券商同行接洽探討合作方式。

3、有哪些措施可以降低發行成本?

    境外債券的發行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發行人自身的信用質量。具有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授予的“投資級”信用評級的企業,境外發行的成本一般可控。但國際評級幷非是必須的。一些信用堅挺的企業和地區,無評級發行依然可以取得低廉的利率。是否需要進行國際評級是一個綜合考量。首先應按照評級機構的評級方法估計企業可能獲得的評級,再評估國際評級可能帶來的利率下行空間,將其與進行國際評級所耗費的時間和費用進行比較。一般來說,地方國企如果不能取得三大機構的投資級評級,則進行國際評級對于降低發行成本的幫助極其有限。信用較弱的企業可以使用銀行備用信用證(SBLC)或者擔保公司增信的方式增加發行的成功率,同時降低綜合發行成本。

4、國際“投資級”是什麽,境內評級爲AA+的企業能否達到國際評級的投資級?

    標普或惠譽評級爲BBB-(穆迪評級爲Baa3)或以上的爲“投資級”,以下的爲非投資級,也稱投機級。境內評級和國際評級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境內評級爲AA+地方國企,國際評級可以低至BB-,高至BBB+。

5、境內評級爲AA、AA+、AAA的企業發行境外債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境內評級爲AA的地方國企對應的國際三大機構評級可以是BB-至BBB-。AA+的地方國企對應的國際評級可以是BB-至BBB+。AAA的企業不能獲得國際投資級的幾率也很大。因此,境內評級對于境外債券發行成本的指導意義有限。對于地方國企而言,最重要的信用因素還是所在的地區和行政級別。而市場化運營的民銀企業和上市公司的信用水平,則需要更詳盡的分析。

6、該如何獲取相關部委出具的關于同意發行境外債券的法律文件?

    與發行人確認合作關係幷簽署相關協議後,我司會協助發行人獲取發行境外債券的批文。我司擁有專門的合規申報團隊,對于批文的申報具有豐富的實操經驗。

7、債券發行成功後,境外資金是否能流回境內使用?

    發行人在所在地外管局完成外債簽約登記後,可在當地商業銀行開設外債專戶,幷將募集資金轉入外債專戶。使用資金時,企業須向銀行提供相關憑證,表明資金的用途在外債批文載明允許的範圍之內。

8、境外債券發行成功後,該如何規避匯率風險?

     外債批文可以“等值”貨幣表述,不限制幣種。臨近發行時,發行人可以根據當時的市場和匯率最終選擇幣種。存續的中資境外債券中美元債券占比最高。常見的的幣種還有離岸人民幣、歐元甚至日元。當前美元債券票息高于人民幣,但通過鎖匯交易,不僅能够規避匯率風險,而且實現鎖匯收益後美元債券的綜合成本(以人民幣計算)或低于離岸人民幣債券。常見的鎖匯方式有:1) 本金外匯掉期+利息外匯遠期:通過近端結匯+遠端購匯的交易模式鎖定本金流入和流出的兌換匯率,幷通過遠期購匯的交易模式鎖定未來多筆利息支付的兌換匯率; 2) 貨幣掉期:保持期初、期末匯率一致,同時將未來需支付的外幣債券本金和票息轉化爲人民幣本金和票息。我司可以根據發行人的具體情况和要求設計相關的鎖匯方案,協助發行人在規避匯率風險的同時鎖定合理的額外收益。